基本方思路:以 “衡法” 为核心,常用桃仁、红花、川芎、丹参、赤芍活血化瘀;黄芪补气行血(如补阳还五汤化裁);兼痰浊加半夏、陈皮、胆南星。
特色配伍:善用虫类药(如水蛭、地龙、全蝎)增强通络之力,认为 “虫类灵动,能入血搜瘀”。
2. 化痰熄风兼通腑 —— 王永炎验方思路王永炎院士提出 “毒损脑络” 理论,针对急性期脑梗死,强调 “痰热腑实” 病机,治疗以化痰熄风、通腑泄热为关键。基本方举例:星蒌承气汤(胆南星、瓜蒌、大黄、芒硝)合天麻钩藤饮(天麻、钩藤、石决明、黄芩)。
胆南星、瓜蒌清热化痰;大黄、芒硝通腑泄热,使痰热从大便而出;天麻、钩藤熄风平肝,改善脑窍闭阻。
临床应用:适用于脑梗死急性期伴便秘、舌苔黄厚腻、脉弦滑者,通腑后常继以益气活血法巩固。
3. 滋补肝肾、化痰通络 —— 张伯礼验方思路张伯礼院士认为脑梗死恢复期多属 “本虚标实”,本虚以肝肾阴虚、气血不足为主,标实以痰瘀阻络为主,治疗注重攻补兼施。基本方思路:熟地、山茱萸、枸杞子滋补肝肾;黄芪、党参益气养血;丹参、川芎、桃仁活血通络;半夏、茯苓化痰祛湿。
分期治疗:急性期侧重祛邪(活血、化痰、熄风),恢复期侧重扶正兼祛邪,后遗症期以补虚为主,佐以通络。
二、名老中医经验方举例(需辨证使用)1. 逐瘀通脉汤(颜德馨经验方)组成:桃仁 12g,红花 10g,川芎 15g,丹参 30g,赤芍 15g,黄芪 30g,地龙 12g,水蛭 6g(研末冲服),全蝎 6g(研末冲服)。
功效:活血化瘀、通经活络,兼以补气。
适用证型:血瘀阻络型脑梗死,症见半身不遂、肢体刺痛、语言謇涩、舌质紫暗有瘀斑。
2. 化痰通腑汤(王永炎经验方)组成:胆南星 10g,瓜蒌 30g,大黄 10g(后下),芒硝 10g(冲服),天麻 15g,钩藤 30g(后下),石决明 30g(先煎),丹参 20g。
功效:清热化痰、通腑泄热、熄风开窍。
适用证型:痰热腑实型脑梗死急性期,症见神昏谵语、半身不遂、腹胀便秘、舌苔黄腻。
3. 补肾通络方(周仲瑛经验方)组成:熟地 20g,山茱萸 15g,枸杞子 15g,女贞子 15g,黄芪 30g,丹参 20g,川芎 12g,桃仁 10g,鸡血藤 30g,桑枝 15g。
功效:滋补肝肾、益气活血、通络舒筋。
适用证型:肝肾亏虚兼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,症见肢体麻木、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、舌淡红有瘀点。
4. 益气化痰通络方(路志正经验方)组成:黄芪 45g,党参 15g,白术 12g,茯苓 15g,陈皮 10g,法半夏 12g,丹参 20g,川芎 12g,地龙 12g,全蝎 6g。
功效:健脾益气、化痰祛湿、活血通络。
适用证型:气虚痰瘀型脑梗死,常见于恢复期或后遗症期,症见肢体乏力、言语不清、痰多胸闷、舌胖大有齿痕。
三、经典中成药与外治疗法急性期常用中成药
安宫牛黄丸:适用于脑梗死急性期属 “热闭神昏” 者(高热、神昏、舌红苔黄),具有清热解毒、开窍醒神之效(需在医生指导下早期使用)。
血塞通注射液 / 丹参注射液:静脉滴注,活血化瘀、通脉活络,常用于急性期血管再通后的辅助治疗。
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中成药
脑心通胶囊:黄芪、丹参、桃仁等组成,益气活血、化瘀通络,适合气虚血瘀型患者。
华佗再造丸:活血化瘀、化痰通络、行气止痛,对痰瘀阻络型肢体麻木、言语不利有效。
杞菊地黄丸:肝肾阴虚型患者可长期服用,改善头晕、耳鸣等症状。
外治疗法(名老中医常用)
急性期:闭证(神昏)针刺人中、十二井穴、涌泉,开窍醒神;脱证(肢冷脉微)灸关元、气海。
恢复期:针刺患侧肩髃、曲池、足三里、三阴交等穴位,配合电针增强疗效(石学敏院士 “醒脑开窍” 针法以人中、内关、三阴交为主穴,临床广泛应用)。
针灸治疗:
中药熏洗:用伸筋草、透骨草、川芎、红花、桂枝、桑枝等煎汤熏洗患肢,温经通络、改善肢体功能(适用于恢复期肢体僵硬、麻木者)。
四、用药注意与中医调护建议分期辨证治疗是核心
急性期(发病 2 周内):以 “祛邪” 为主(活血、化痰、熄风),需中西医结合抢救,避免单用中药延误病情。
恢复期(2 周 - 6 个月):攻补兼施,根据虚实侧重调整药方,如气虚明显加重黄芪用量,痰浊重加茯苓、陈皮。
后遗症期(6 个月后):以 “扶正” 为主(补肝肾、益气血),佐以通络,需长期调理。
中西医结合治疗要点
脑梗死超早期(4.5 小时内)需优先考虑溶栓或取栓治疗,中药可在病情稳定后介入,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(如肢体瘫痪、言语障碍)。
长期服用阿司匹林、他汀类药物的患者,需告知中医师,避免中药与西药产生相互作用(如活血化瘀药可能增加出血风险,需监测凝血功能)。
生活方式干预
急性期痰热重者忌食辛辣、油腻,可饮藕汁、梨汁清热;恢复期气虚者多吃山药、红枣、瘦肉;血瘀者可适量食用山楂、桃仁粥。
忌烟酒,控制盐、糖、脂肪摄入,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。
饮食调理:
康复训练:结合中医推拿(松解肌肉痉挛)、肢体功能锻炼(如握力训练、步行练习),配合八段锦 “左右开弓似射雕”“五劳七伤向后瞧” 等动作,改善气血循环。
情志调摄:脑梗死患者易出现抑郁、焦虑,可通过冥想、音乐疗法疏肝解郁,中医认为 “怒伤肝、思伤脾”,情志失调会加重气血逆乱,需重视心理疏导。
预防复发关键
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是脑梗死高危因素,中医可通过辨证调理(如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用天麻钩藤饮,痰湿型高脂血症用二陈汤),配合西药控制指标。
定期复查头颅 CT、血脂、血糖、颈动脉超声,发现动脉硬化或斑块时,早期用中药活血通络(如丹参、川芎)延缓进展。
脑梗死的中医治疗需结合现代医学规范,尤其是急性期必须争分夺秒抢救,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可发挥中医整体调理优势。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,根据病情阶段、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方案,同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,以提高生活质量、降低复发风险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线上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